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叶剑青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叶剑青:中国要有独立的艺术体系

2010-08-16 16:07:23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叶剑青 宋继瑞
A-A+

  被采访人:叶剑青(艺术家)
  采编:宋继瑞
  艺术家叶剑青的个人作品展即将于8月17日在中国美术馆上演,这个展览汇集了34件《观音》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是他近两年潜心创作的精品,也是他近两年艺术思索的物化体现。 本刊于展览前夕,独家采访了艺术家,了解了这个系列的来龙去脉,也读懂了这些作品所承载的叶剑青的艺术理想。

  宋:展览名称定了么?
  叶:叫《观与观音》。 “观音”从字面上来看,“观”-- “音”是中国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声音是用来的听的嘛。而“观”对于一个声音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比如用心去感受。所以,“观音”是一种感受方式,它的含义可能与西方的感受方式不同。虽然声音是去听的,不是看的。但是,中国感受艺术、感受世界的方式却不局限于听和看,我们可能会用心去感受,然后用触觉,用听觉等等。所以这个“观音”包含非常多的含义,这些含义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文化态度,即用综合的感受去接触世界,跟世界发生一种关系,然后得到一个综合的反馈。
  宋:观音这个形象是你探讨中国文化态度的一个载体?
  叶:对。
  宋:您什么时候开始画这个系列?
  叶:最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画了一组古代文人头像的作品。当时也在关注观音,也画了几张,不过后来断掉了。这个系列集中创作于2008-2010年。
  宋:您为什么选择观音这个载体?
  叶:首先,从题材上,它能代表外来文化逐渐中国化的进程。观音的题材可以说是包括印度佛教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在中国逐渐变成本土信仰的过程,比如和儒道结合的观世音,宋以后出现女像观音等等。从题材上,它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其次,从艺术语言上,观音造像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媒介,如剪纸、绘画、雕塑等。当我面对一张现成品观音图片时,我还是会用中国的形式,用线条墨色重新整理它。在语言上,它也有一个中国化的进程。
  再次,在感受方式上,它也有中国化的特征,它逐渐演变成一种非常全面的感受方式。
  最后,选择观音作为载体,和我个人的记忆也有关系。在我的童年,观音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我童年印象中,观音在我外婆的精神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每天的生活都跟观音有着关系。所以,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也跟观音有关系。我觉得,从个人记忆角度来说,也是引发这个创作主题的原因之一。
  宋:您一直提到的“中国化”,含义是什么?
  叶:这是中国的一种艺术态度。首先是中国艺术语言上的态度,然后是中国的艺术态度。我在想,能不能通过观音这个载体,去探寻一个属于中国的审美系统,形成一个属于中国的艺术态度或艺术审美的范畴。

  宋:从您的作品中,感觉您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叶:这其实有个大概的变化。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更多的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尼采。西方文化是反叛性的文化,就是要不断的破坏,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我想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能不能像西方一样形成自己的一个文化系统?比如,杜尚时期的艺术,就是通过他不断的反叛和革命来构建的一种文化体系。后来,我发现中国的文化土壤和文化特征,使走这条路没有形成特别好的结果。比如五四以后试图建立的文化体系,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现在的处境是,以前的文化体系被割裂了,但是新的文化却很难建立起来。因为中国的文化体系并不像西方那样,革命一环套一环,有着几百年的文化脉络。之前中国的文化体系一直是靠传承来形成文化脉络的,当它遇到具体问题时,它就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它是靠这个脉络延续下来的。但是,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五四把这个脉络割断了,从五四到现在,这么长时间的实践,还是没有很成功的案例,一直是破而不立,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非常大的困扰。
  即便我们走折中的路线,比如徐悲鸿走的改造中国画的路线,但是也不是特别的成功。我在想,能不能在徐悲鸿的基础上,或者革命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更加可行的,有建设性的新路。我说的建设性包含了综合的因素。
  宋:是往后看,追寻中国传统文化吗?
  叶:一方面是往前看,同时也要往后看,往四周看。为什么是综合的道路呢?一方面,要参照四周,站在全球的立场,当我们看西方当代艺术时,才能把自己的身份给明确了,这是反观。另一方面,要往我们根源看,目的在于找到我们的根脉是什么。但是,最终的结果要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艺术,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当代艺术,而是要在未来建立一个新的代表中国面貌的艺术。它是新的,但是却是基于全球视野和熟知自己根源的基础上的。
  宋:您的绘画在形象上,比如文人肖像、观音等,是属于中国文化体系的。但是,在艺术手法上,却受到西方的影响,比如里希特。
  叶:对。我1994年开始影像绘画,那时开始了解到里希特,我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里希特的。那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该怎样面对一个完全机械复制的生活环境,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那段时间,我一方面在探索自己的语言方法,一方面在考虑尽可能跟里希特拉开距离。他毕竟是在西方社会,靠摄影和西方古典油画的技巧来形成他自己的艺术体系。而我们也有自己的艺术结构,比如水墨传统、线条的传统、气韵的传统等等。所以,在这个具体社会背景下,我在考虑要不要用我们中国的角度,或者我个人的角度、背景和生活环境来改造已经形成的一个机械复制文化的体系,这个体系其实就是现代工业社会形成的知识体系。本雅明说复制品把人的艺术气息消失掉了,图片更是没有了独创性和手工性。我于是在这个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对图片的认识,就是人的手工和主观敏感对于图片的改造。而这种手工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恰恰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长。
  宋:您现在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子了吗
  叶:我还在过程中间。我觉得对于个人的艺术方向而言,可能就是艺术家一直不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有段时间主要受到图像世界的困扰,我们用中国文化本身在当代形成一个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出路,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当代可能。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若干年后,慢慢地可能会形成中国自己的艺术系统或者审美系统。
  宋:这是个大工程。
  叶:可能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每个艺术家个体都是局部之一,很多年后,聚沙成塔,各个局部聚在一起,可能就是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
  宋:您谈的都是比较宏大的问题,而不局限于艺术自身。
  叶:艺术是一个出口,一个表现社会看法的出口。但是,我还是从绘画的具体角度开始的,它包含了其他的文化信息和文化问题。对画家而言,可能在一张画里面,注入个人的情感和看法,其中既包括线条、气韵等等非常局部的问题,也包含了文化的信息。
  宋:您希望观众通过展览获得什么?
  叶:我只是一个引子,观众对这个问题会有自己的判断。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叶剑青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